时间:2022-12-17 来源:劳动经济学院 作者: 编辑:
任扶善先生是我国劳动经济学专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是我校原劳动经济系系主任,劳动经济学界泰斗级学者。从二十世纪50年代到80年,任老担任劳动经济系主要领导二十余年,直到72岁退休。作为第一代劳经人的杰出代表为我国劳动经济学科的发展、原北京劳动学院、北京经济学院的建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的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任老退休多年仍然关心学校和学科的发展,一直挂念着要在自己的垂暮之年继续为学校和国家人才培养事业贡献力量。如今,任老溘然长逝,但其山高水长的育人风骨将长存世间,在此我们通过回顾任老生平往事祭奠劳经人心中“大先生”的殒落。
求学清华,自强不息
1934年,任扶善先生考入清华,在社会学系读了三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随校辗转南迁,先到湖南长沙临时大学,后到云南蒙自西南联大分校。1938年夏,以清华大学十级和西南联大首届毕业生的名义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
在清华读书时,专业课中有一门是“劳动问题”,由国际驰名的陈达教授主讲。他深刻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实际例证使任老师对劳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任老师曾在迎接清华大学建校百周年的纪念文章中写道,他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都是在清华社会学系打下基础的,尤其是,“陈达教授渊博的劳动问题知识,对于我长期坚持自己的专业方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毕业后,经清华吴景超教授推荐,任老师到重庆国民政府做社会统计工作。虽然尚没有机会从事劳动科学,但在业余时间,他注重收集文献资料并做分析研究,在《新经济半月刊》上陆续发表了五篇关于抗战时期我国劳动问题的文章。
1944年,任老师应邀担任国际劳工局中国分局(上海)的研究秘书。在此工作期间,他撰写了很多有关我国劳动问题的研究报告,并编写介绍国际劳动组织的著作、翻译部分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为后来从事劳动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中国成立前夕,任老师应辅仁大学之聘来到北京,担任社会学系讲师。1950年教育部同意在全国各大学社会学系分设劳动组,任老师开始教授“劳动概论”“劳动行政”和“劳动力调配”三门课。从此再没有离开这一领域。
任老师曾说,在他100多岁的漫长岁月里,做过的事情多种多样、不胜枚举,但概括起来,可以用一句话表述,即:从事劳动学科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工作。
任扶善先生为清华106华诞题字送祝福
筚路蓝缕,贡献教研
任扶善老师是我国第一个劳动科学教研基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相继由北京劳动学院劳动经济系、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发展而来)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国劳动经济学界老一辈的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劳动经济专业诞生之日起,任扶善先生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之奋斗了一辈子。
1958年,原劳动部采纳任扶善的建议,将北京劳动干部学校升格为北京劳动学院,并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劳动经济系。任扶善除了继续任讲师外,还兼任劳动经济系副主任,负责该系的筹建工作,以后又长期担任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在成立后的10多年中,该系都是我国唯一的劳动经济系。在20世纪60年代,它是我国劳动经济专门人才唯一的培养基地。
1963年,北京劳动学院改建为北京经济学院,任扶善继续担任上述职务,直到1969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北京经济学院停办。1974年,由北京市领导的新北京经济学院成立后,任老师继续担任讲师。1978年被评为副教授,次年重新兼任劳动经济系副主任。1982年,任扶善升任系主任,全面负责劳动经济系的各项工作。
从专业名称、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到教学计划、师资引进与培训、教材编写与修订,乃至劳动学院、经济学院的诞生与建设,无不浸透了任老师的智慧和汗水。
1959年北京劳动学院招生简介
期间,任扶善老师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劳动经济学》教材,并为我国劳动科学的发展和劳动经济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劳动经济系建立的初期,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和劳动法课程使用的教材都是由各个教研室自己编写的油印讲义。1964年,在庄玉铭院长亲自领导和参与下,在任扶善先生领导和指导下,同劳经系全体专业教师一起逐章对老版进行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开始编写自己的教材。
1982年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合影
当初稿完成时,由于“十年动乱”,教材编写工作中止。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才真正恢复编写。《劳动经济学》的编写任务,学校决定交给时任劳动经济系副主任的任扶善来承担。任扶善、刘传济等几位老师组成了编辑组,一起编写大纲,收集初稿,修改完善,编辑加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老师们冒酷暑,顶严寒,夜以继日,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大量心血,终于完成了这部40万字的教材,交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正式出版。在那时,任老师已60多岁。
这部教材是我国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劳动经济学》教材,不仅供校内教学使用,而且在全国发行,供各地劳动干部学校和培训班使用。这部教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尽量结合我国当时的情况,因而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评价和广泛采用。
传道授业,执着耕耘
“早在中学时代,我就立志长大了不做官,不经商,要当教师。”任扶善说,对于教师来说应当特别强调要热爱教育、热爱专业、热爱学生。投身高等教育事业40年,作为劳动学科这个领域的学界泰斗级人物,任扶善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学生倾注了无数心血,他以行动回答了“何为人师”。
作为老师,他有着执着敬业的情怀。任老师在备课时精心打磨,力求做到观点正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在讲课时注重语言技巧和授课方式,力求做到语言清晰、速度适中、板书端正,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他还根据学生的代际特征,在持续地与学生互动中,不断发现他们的关注点,不断地打磨修正自己的授课内容。
作为老师,他心怀“国之大者”。任老师说,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厚的感情和坚定的信念。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任扶善热爱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并为此贡献出毕生的心力。他把教师的职责和国家利益结合,跳出个人主义的小圈子,进入到社会主义的广阔天地,认为教育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负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任老师为学生作讲座
期颐之年,初心不改
“我是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抗战时期在重庆国民党政府和我同事的几位官员能够长期为人民服务的寥寥无几,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更是绝无仅有……所以,我的入党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是我一生中最感庆幸的事。”已届期颐之年的任扶善回忆起自己的入党经历,如是说。
任扶善生于民国时期的商人家庭,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曾在国民党政府做过统计官员,在国际劳工局中国分局当过研究秘书。他从最初对党“没有正确认识”,到为“革命干部艰苦朴素的作风与解放军战士爱民亲民的行为所打动”,便开始研读毛主席的著作和党的宣传文件,政治觉悟得到了很大提升,1949年决定离开上海到北京辅仁大学任教,自此他便开始了在党的引领下为中国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漫漫征途。
任教期间,在忙于教学任务的同时,任扶善深入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而马克思主义的劳资关系学说也逐步成为任扶善学科理论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自学和马列主义夜大学的系统学习,在我的思想中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的理论观点,而且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他在《百岁文集》中这样提到。
在完整系统地理论学习后,任扶善的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党组织的关系也更加密切。1953年,在党组织的关怀和鼓励下,他成为中国民主同盟的一员。1960年底,任扶善表达了争取入党的愿望,但限于现实条件,未能实现。1957年至1976年间“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不断波及任扶善,但他始终初心不改,认真检视自己,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党组织发展党员的政策也开始执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受新政策的感召,1981年,任扶善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一个月后被党组织发展为预备党员。已经66岁高龄的任扶善终于实现了长期以来光荣入党的愿望。
百岁人生,任老早已赞誉满身,然而他最为珍视的依然是1986年获得的“北京经济学院优秀党员”的称号。“这是我一生中最高的荣誉。”任扶善曾这样深情地说。
1981年,任扶善先生以66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退而不休,发挥余热
任扶善先生退休后,依然坚持活跃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担任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并笔耕不辍,继续发表、出版有关劳动问题的论文和专著。先后编写了《世界劳动立法》《劳动经济与劳动法文集》《劳动经济与劳动法文集(续编)》等著作。
任扶善出版著作
99岁后,他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上先后发表了《重温我国宪法有关劳动的规定——祝贺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和《“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和演变》两篇文章,并将自己90岁之后的文章集结,先后出版了《九旬文集》和《百岁文集》。
任老师的学生李福田老师回忆说:“(2014年)春节前后20多天,他不顾年迈体弱,竟亲自编辑好一本《九旬文集》,有序言、目录、论述文部分、回忆文部分、庆祝文部分、介绍文部分共20余篇文章和附录、后记,放在一个大夹子里,交给我,并谦虚地让我‘修改’。我被感动得几乎落泪!”
严谨求真、谦虚宽厚,百岁老人的心血之作彰显出人格的力量。2016年10月11日,为纪念建校60周年,学校举办包括任扶善先生《百岁文集》在内的系列文化丛书发布会。劳动经济学院学生沈慧参加发布会后说,“当听到介绍任扶善老先生即使在病痛中仍坚持编写《百岁文集》时,我非常感动。同时,也为能在首经贸学习生活感到自豪,任老的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2016年为校史馆题写馆名
任老师一直关心着学校和学院的发展。2016年9月,应时任党委书记冯培之邀,他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史馆题写馆名。103岁接受采访时说,希望看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财经院校,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经贸方面的专门人才。105岁时,劳经学院老师前去探望,他说希望学校和劳经学院越办越好。劳动经济这门科学关系到生产建设、人民生活各方面,是多少年来大家不辞辛劳、历经艰苦创造的,希望学科今后能够发扬光大。107岁时,任老师从自身有限的积蓄中捐款10万元,成立“任扶善教育基金”,以此作为劳动科学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和劳动经济学子成长的支持,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科学做出应有贡献。
山高水长存真义,风骨长存天地间,任扶善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