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首页» 校友风采» 人物访谈

校友寻访|访 2015级研究生校友陈子轩——青春同行者

时间:2023-03-13 来源: 作者: 编辑:

编者按:

2022年,学校开展第八次“传递母校问候,探寻校友足迹”活动,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走访了87位已毕业的校友,完成了70余篇人物专访,在聆听校友人生故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骆驼精神”的代代传承。

现校友会从这些人物专访中精选一部分,刊发在网站和公众号上,既展示首经贸人的时代风貌,也期待能激励更多学生和校友勇毅前行。每一位校友都是一颗星,愿首经贸的星空群星闪耀,粲然纷呈!

陈子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201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校友,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分团委书记。曾获2022年北京冬奥冬残奥“优秀城市志愿者”称号,2021年“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2020年度“丰台区最美志愿者”称号,2020年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 “最美志愿者”称号,2020年度“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称号等。

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留校工作,陈子轩在首经贸已经度过了10余年时光。因为心中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崇敬与热爱,他一直努力着。

我的青春不迷茫

陈子轩从小就立志做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求学之路上,他接触的每一位老师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以至于“当老师”这三个字总是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从而不断坚定着。无论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还是在就读研究生时,他选择的专业都与教育相关。“我内心坚定的专业就是热门专业,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我要做属于自己内心认定的选择而不是随波逐流。”不管是本科的汉语国际教育,还是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陈子轩都是遵从自己内心作出的选择。

在成长路上,总有一些老师,他们的风范,乃至人格影响,将会一直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引领着我们的成长。而对陈子轩来说,对他今天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而言,读书期间遇上的老师对他影响至深。“为我们讲授《普通教育学》的贾宁老师,深深影响了我。此前,我向往教育事业,视之为职业理想,而贾老师给了我实现这一理想的信心。她曾目光坚定地对我说‘你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这句话,让我坚定了信念——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也特别感谢马院老师的开明,无论是学院领导,还是班主任老师,他们都特别支持我在读书的同时在文传学院做辅导员工作。”陈子轩说。

在与陈子轩访谈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超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他不仅持续担任兼职辅导员,而且学术科研方面也并未落下,陈子轩收获了多项荣誉奖励,而对于此,他说要特别感谢他的导师王靖华老师。“我极其荣幸成为了王老师的‘开山弟子’,王老师给予了我无尽的呵护与慈爱,她更是特别了解我,清楚我的性情,给予了我很多思考与实践的空间,且还总是可以默契地相聚。在我准备毕业的时候,王老师了解到我计划将毕业论文主题锚定高校辅导员工作时,给予了让我终身难忘的洪亮一声——好!这一声,更加让我坚定了毕业后一定要进入高校辅导员队伍。”

陪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2018年,再次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同时拥有着丰富实践经历的陈子轩,放弃了更好的工作机会,留校做了一名辅导员。4年多来,他坚守在育人第一线,用陪伴引领着学生。

办公室等着交流的学生,办公桌上摞着学生的各种材料,电脑屏幕上开着各种工作群聊对话框。这是笔者第一次进入陈子轩办公室看到的场景。虽然工作繁忙,但他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丝毫没有放松过。他能清楚地记得每个学生的资料所在的位置,也关注着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常点赞评论学生的朋友圈。

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地教育好他们。陈子轩性格随和,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也没有丝毫“架子”,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轩哥”。他将这声称呼视为学生们对他的期待,与学生一起面对波澜,为他们引航扩路。“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轩哥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事无巨细。”学生这样说。对于学生的长处和好的想法,他也总是适时肯定并给予支持。“轩哥总是鼓励我们要多尝试,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当下,而不是将目标停留在过去和一些不可控因素上。”

“做一名高校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我实现了我的梦想,终成一名人民教师,在属于我的教育事业上努力。我更加坚定,更加执着,更有拼劲儿,更愿前行。促使我变化的是亲友师长的教诲与鼓励,是知识技能的增长与扩展,是把握住的每一次机会,也有不断开阔的眼界,这一切的一切,是生机勃发的环境下产生的,在这环境下的我们,哪有停滞,甚至落后的道理!”这是他成长路上的思考,也是送与我们的借鉴。

“小老师”起笔“大事业”

 陈子轩自2018年硕士毕业至今,工作不到5年。他称自己是“小老师”,因为工作年限短。但就是在这1000多个日夜里,他却起笔了一篇服务社会的“大事业”。

抗击新冠肺炎时期,他是一日巅峰工作20小时,累计服务时长达1500小时的“翻译官”。作为学校唯一一名教师志愿者,他积极参与到丰台区志愿服务工作中,为外籍人士提供点对点翻译服务,化解沟通难题。他还与大家分享了有效预防外籍隔离人员心理危机事件的经历。当时在接待一位外籍人士过程中,他察觉到其作息时间、语言诉说状态、食欲等方面都有所异常,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他及时与上级沟通,安排专业心理卫生人员介入,有效预防和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不利后果。

建党百年筹备期,他是指挥部里的“满张罗”。2021年1月至8月,陈子轩被借调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服务保障和广场活动指挥部,参与办公室综合保障相关工作。在完全陌生的领域,他经历了164天的“跨界”工作,从保密到疫情防控,再到实时收发气象信息,所有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他都事无巨细。“我十分感谢这次跨界工作的机会,让我在陌生的领域施展拳脚,使我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让我更有信心成为今后工作中的双面手。”

服务保障2022北京冬奥和冬残奥会期间,他带领闭环外的学生志愿者一起坚守城市服务站点“五环”中。陈子轩作为负责人与50名学生志愿者坚守在北京石景山区冬奥公园城市志愿服务站点,40天的志愿服务,他与学生积累了18000公里的通勤里程,收集了100多只冰墩墩与雪容融,送出了900多小时的温暖与笑容。在宣传冬奥知识中,他带领学生借助中国传统乐器体验、亲子绘画、互动游戏等形式,将服务站点“经营”成了一片“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海洋。

“我们都应该珍惜读书时光,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要明确自己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有关未来大家都是迷茫的,未来可能也会有些变动,但更重要的是走好现在的每一步路,为人生积蓄力量,同时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采写: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李艳玥、戴文慧、赵波

采访于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