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首页» 校友风采» 人物访谈

我校1981届校友:贵州省副省长包克辛

时间:2014-01-14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友网 作者:网站管理员 编辑: 网站管理员

   2004年10月26日下午,全国高校校报学术年会在贵阳召开期间,校报记者王银江、刘增荣专程采访了我校1981届贸易经济专业毕业生、现任贵州省副省长包克辛。包克辛副省长在省政府大楼内的一间非常简朴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到贵阳两天来一直都是阴天, 而当天下午却是一个难得的阳光天气,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14:30我们准时来到了包克辛副省长的办公室,秘书要求记者将采访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记者向他做出了保证。这时包克辛副省长从里间走了出来并伸出大手和记者握手,记者一下子感受到了这位老校友、老前辈的热情和随和。他为记者倒茶之后,便坐在对面沙发上微笑着等待记者的提问。等到我们之间的问答开始之后,记者迅速地感觉到包副省长是一位人生阅历丰富、思维缜密、冷静理智而又十分谦逊的学者型的领导。而到了采访的最后部分,当谈到贵州的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时,包副省长变得十分健谈。说起贵州的方方面面, 他引经据典、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记者感觉到坐在对面的俨然就是一位“老贵州”。

大学生涯是他一生的基石

    包克辛是北京35中学的67届初中毕业生,日渐高涨的“文革”浪潮打断了年轻的包克辛的学习生涯,16岁时他与另外20多名北京知青一起来到山西省阳高县周官屯村的“广阔天地”安家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稚气未脱的包克辛开始了近10年在黄土地上的摸爬滚打,这一段艰苦而又难忘的岁月为他一生的工作、生活道路打下了浓重的底色和坚实的基础。

    包克辛那一段在知青点“战天斗地”的如火如荼的岁月整整过了九年,到了1977年金秋,传来了恢复高考的好消息,当时正是秋风扫落叶、冬天逼近的时候,知青点里的北京知青都已陆续返京,只剩下包克辛一人“留守”。25岁的包克辛正在走向成熟,他感觉到这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会,埋藏在他心底十年的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于是他塌下心来专心地复习了两个月参加了高考,1978年3月进入山西财经学院贸易经济专业学习,第二年转入我校前身北京经济学院贸易经济专业,回到了阔别十年的故乡北京。 从广阔的黄土地回到京城,走进大学校园,重新获得失去多年的学习机会的包克辛和他的同学们年龄都不小了,更感到学习机会的难能可贵, 所以,他们对待学习不仅是完全自觉的,而且都是争分夺秒、如饥似渴的。同时,他们也十分关注社会问题和理论动态。当年的包克辛同学业余爱好并不多,他除了 看看当时十分风行的伤痕小说之外,就是与同学们探讨经济问题和哲学问题,这批从“社会大学”进入全日制大学的特殊大学生讨论问题时往往都是从实践和现实的 角度切入,然后结合他们所学的经济和哲学理论,最终在经过辩论之后产生新思想、新理论的火花。

    1978年时的母校虽然学习和生活的条件都比较艰苦, 但是对包克辛来说,这算不了什么,他认为学校在各方面的条件比起山西农村强多了,所以,包克辛在大学短短四年的时间中始终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包克辛副省长认为,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涯对他的一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他后半生工作、生活的基石, 而他最看重的基础的基础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大学期间他不仅认真地学好所有功课,而且还通读了一些哲学原著和《资本论》 原著。他认为大学里的一些微观的专业课都是变化的、与时俱进的,而只有哲学和《资本论》才是世界观、方法论和揭示经济规律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指导我们 工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力的思想武器和工具,是可以终生受用的。

    包克辛认为在大学阶段不仅要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夯实基础,而且还不能死读书、死背书,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他在大学期间所有功课的成绩都是优,只有一门《商业经济学》专业课他考了个“良”,其原因是他没有按书上的五条答案去答,而是按他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作答,他认为其中有两条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的答案已经过时了,在考试中包克辛坚持了自己的观点,虽然没有得“优”,但是他不后悔。

知行合一是他的工作本色

    包克辛副省长在谈到大学生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寻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应注意的问题时深有感触地说: “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渐进的过程……这就像古人练功习武一样,要重视打基础,要从一招一式的基本套路开始学习,但是熟悉武功套路即学好基本理论之后,要形成自己的东西,要发展要创新,剑术的最高境界是无剑,无固定的套路,即理论要适应社会实践,要与时俱进地解决实践问题,而切不可把书本理论机械地搬到实践工作中去……"”

    1982年初包克辛从母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计委工作,当时国家计委面临10年的人才断档,所以老同志把他们那批大学毕业生视为宝贝,处长们都手把手地教新来的大学生们做好工作、写好调研报告。踌躇满志的包克辛有一次写了一篇工作报告,在结尾处他禁不住加了一大段理论阐述,并有些得意地指出这是根据价值规律得出的结论,云云。结果处长看完他的报告之后却说:“你写的也许没有错,但是你现在不是在大学里做论文,而是在政府机关做实际工作,你应当把理论融进实践中去,要能分析问题并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不能搞成理论与实践两张皮……”处长的这一番话使包克辛顿悟:干实际工作要踏实高效有针对性,不能有任何的花架子。此后,包克辛渐渐地形成了自己脚踏实地、全身心投入、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

    当记者要求包克辛副省长简要地介绍一下其工作经历时,包副省长非常平和地说:“我的工作经历十分简单,我1982年初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国家计委干了21年,一直到2002年因工作需要来到贵州省工作,其间l992至1993年我到广州市挂职工作任市计委副主任。”

    在包副省长轻描淡写的“简单历程”中,包含着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工作经历和平凡而又非同寻常的工作业绩。包克辛从1982年初进入国家计委财贸局外汇处,从办事员到副处长、处长,1993年任外经贸司副司长、司长,到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内外贸合并为经贸流通司后,包克辛担任了司长,2001年任发改委投资司司长,2002年他远赴贵州担任了副省长。

    包克辛虽然一直在政府部门干实际工作,但是他的骨子里仍是一个学者和思想者,在他毕业之后的最初几年里,他不仅不时地有一些思想、理论的火花迸发出来,接连在专业理论刊物上发表理论文章,在学术圈内小有名气;而且包克辛在担任国家计委外汇处处长期间,还兼职为母校硕士研究生讲授相关专业课,他讲课信息量大、实践资料丰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非常出色,对在校研究生很有启发,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极高的评价。

    包克辛虽然具有理论家的思维和眼光,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更适合做教学科研工作,但是工作环境和国家的使命把没有官瘾的包克辛推上了当官的舞台,而包克辛不止一次说到他们这茬人有了“文革”和“上山下乡”的特殊经历,所以有特别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当记者问到他的工作作风和特色时,包克辛副省长说:“我只认认真真地干好每一件事,从来不去想以后我能得到什么,能升多大的官。我还是坚信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一份工作,一项事业只要你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干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效。我这个人干工作只要时间、精力、条件允许,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完美……”包副省长确实是一个干一行爱一行,干工作十分投入的人,也正是因为他的踏实、认真、勤奋,使他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进步,不断丰富着他的人生阅历。

全身心投入是他的工作态度

    在国家计委工作整整20年之后,包克辛肩负着国家重任前往大西南担任贵州省副省长。包副省长在贵州省政府分管的工作仍然主要是关于发展改革方面的,这是一副并不轻松的担子, 不过具有长期部委工作经验的包克辛正需要到地方去接受一番新的考验和锻炼。包克辛到贵州工作之后常常会想起国家发改委的另一位有着丰富的地方和中央工作经 验的老领导在为他送行时说过的一番话,他对包克辛说:“在地方工作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是你看准了的事情,你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敢于迎难而 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脚踏实地地实干,这是包克辛副省长一贯的工作作风, 由于他分管发展改革方面的工作,包副省长到贵州两三年来已经跑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有许多地方,就是贵州本地人、贵州一般的干部也是一辈子都跑不到的地方,包克辛副省长却都跑遍了,这些地方既有偏僻的矿山、电站, 也有尚待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别有洞天的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说到此处,包副省长情不自禁地为我们介绍起了贵州的旅游资源和风景区, 他说:“贵州虽然也有黄果树瀑布那样的大景观,但是,她还有许多尚不为人知的与云南风光不同的更为小巧精致的天然盆景式的秀丽风光……”说起贵州的人文、 历史、山山水水、当地少数民族的情况,包副省长饱含激情、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紧接着包副省长又像一个老贵州那样说到了与贵州有关的两个十分著名的成语:“夜郎自大”和“黔驴技穷”。他说, 夜郎国的确在贵州,但“夜郎”并未“自大”,而“黔驴技穷”也跟贵州关系不大,因为当时的“黔”并没有“驴”,他在竭力地为贵州的某些历史问题“平反”,可见,包副省长对贵州的深厚感情。特别有趣的是,第二天当记者与校报学术年会其他会员一同前往黄果树瀑布观光的途中,在旅游车上从导游的口中又听到了与包副省长同样的就这两个成语为贵州人“鸣冤叫屈”和“平反”的言论……

    包克辛副省长认为中央实行的部委干部到各级地方政府挂职锻炼以及地方之间干部交流的制度和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十分有益的。他认为中央与地方的干部有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和看问题的视角,这是必然的、正常的,但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最终要服从于全国和整体的大局,他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工作已四年多了,对地方工作的艰苦性、基础性、 差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和认识。

    包克辛副省长最后自我总结说:“其实我这二、三十年来一直做着同样一件事,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确, 上大学之前的包克辛有过十年的“实干”经历,他对基层农村的状况十分了解;而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涯使包克辛掌握了经济学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锐利的辩证法思想武器,使他成为了一位兼具实干精神、吃苦精神和理论家、学者气质的高级干部,因此,包克辛副省长在工作中总是能从全局出发,处理各种问题也总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当记者结束采访,告别包克辛副省长时,时间已经过了100分钟,这时已在外间办公室等候多时的几位同志走进了包副省长的办公室,他们的又一场谈话又开始了……

 

 

 

 

                                                            撰稿:刘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