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首页» 校友风采» 人物访谈

点赞!这些首经贸人扎根新疆,挥洒青春!

时间:2024-07-04 来源: 作者: 编辑:

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多年来

越来越多的首经贸人

毕业后奔赴新疆

在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

展现首经贸人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用实际行动

诠释着“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校训精神

让我们一起走进在新疆的首经贸人


用感恩与热爱诠释师者情怀

王秀丽,2001级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png

提及在首经贸求学的时光,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小而美”的校园环境以及可亲可敬的老师们给王秀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红庙校区虽然不大,但是环境美丽、出行方便,老师们都特别好”,而且她对当年食堂的饭菜味道记忆尤深,“学校食堂的饭一直很好,实惠又好吃”。王秀丽说现在母校变化越来越大了,硬件和软件设施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看着母校越来越好,她内心非常欣慰。

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人文气质,还有老师们的谆谆引领,让学校逐渐成为她的新家园。最让她记忆犹新的是导师刘仲文教授以及她讲授的课程《国际会计》,“刘老师把国外访学的见闻和会计国际化趋势讲解得非常精彩”。

这样的一位良师,让王秀丽对国际会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她的国际化视野,也为她在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开设《国际会计》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课程讲授中,王秀丽注重将最新的国际前沿知识融会到课堂中,在为研究生讲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注重凸显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此培养学生形成国际化视野。

“首经贸作为财经类大学,不会把学生框在某一个专业,而是给你很多选择的权利,是自由、没有束缚的,需要靠自己不断主动的去接触,这给予你实现无限梦想的可能”,王秀丽说。

借助首经贸的鲜明特色,她主动探索、积极进行许多交叉性的学术尝试,学习了大量经济学、金融学相关的学科知识,旁听了文史哲等诸多扩展视野的课程和讲座,这使“会计学”这个针对性极强的专业在她眼里变得更加多元。

作为一门面向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启蒙课程和领路课程,《基础会计》的教学既要精、又要泛,既要注重专业性和技能性,又要能在多元学科的融合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成为教学中的痛点和难点。王秀丽注重“传递创新与实践的理念”,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综合采用理论阐释、小组讨论、案例研讨、答疑解惑等方式,引用社会中的具体事例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王秀丽在专业中融入课程思想的教学内容。她在教学中穿插案例来加强学生对于财务舞弊、诚信建设的认识,将正确的会计师职业道德、财务综合素质有效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爱国情怀的培育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担当,帮助学生写下“诚信筑梦”的“人生账簿”第一页。

三十载教学育人路,王秀丽教会一批又一批学生什么是“坚守”“感恩”“奉献”,她的真心真情在无数学子的求学年华中留下了最深的烙印。她也用倾心育人的情怀,诠释了一名好老师的责任担当。

如今,在遥远的新疆,王秀丽仍躬耕不辍,因为她要传承好“母校老师修心立德的风范”,继续在三尺讲台孕育更多桃李芬芳。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去

艾合旦木·艾合买提,2011级公共管理专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吐鲁番执法支队鄯善执法大队驻鄯善县迪坎镇迪坎尔村工作队员。

2.jpg

右一为艾合旦木·艾合买提,与村干部工作交流

位于新疆吐鲁番鄯善县最南端的迪坎尔村,临近库木塔格沙漠,因地处荒漠边缘,自然条件恶劣,曾是新疆重点贫困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春风沐浴下,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合作社+种植户”模式进行梭梭接种大芸产业,促进了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艾合旦木·艾合买提目前正在这里开展驻村工作。

艾合旦木·艾合买提曾经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退伍后,他回到家乡新疆,成为一名公务员,以基层工作人员的身份,对基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基层工作就是要能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问题”,他说。

“只有深入了解群众怎么想的,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艾合旦木·艾合买提说,驻村是驻扎在离村民最近的地方,让自己作为主体融入到他们中间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2022年6月,他受组织选派到迪坎尔村任驻村工作队队员。

驻村期间,艾合旦木·艾合买提主要参与乡村治理和产业振兴工作。在维吾尔族占99%的迪坎尔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不高。为此,他们驻村工作队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发,积极与村干部、群众党员结成帮带对子,精心组织实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为他们解读国家政策法规,教授业务知识、办公技能。目前,村干部和农牧民党员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驻村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为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大芸种植管理技术学习培训,并组织学成归来的村民成立“大芸种植技术指导服务队”,指导村民梭梭接种大芸技术。

村民们表示,通过培训学习,他们种植大芸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大芸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很大提升,“分红也多了,日子越过越好了”。

曾经,他是保家卫国的钢铁战士。脱下军装,他现在是扎根基层的驻村队员。两年驻村经历,艾合旦木·艾合买提见证了这个库木塔格沙漠边缘的小村庄飞速的变化。“从这里的变化中,我切实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给乡村带来的改变、影响和意义。我为自己能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而觉得骄傲。”

有今天的成长,艾合旦木·艾合买提特别感谢母校的培养。他说,“是母校的培养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将首经贸作为高考志愿第一选择的他,报到时便感受到了学校“小而美”的校园环境和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友好和热情。在母校的四年,他收获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他深入基层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老师们讲课内容丰富并且有新意,所以特别吸引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至今影响着我。”

每个人的发展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艾合旦木·艾合买提自觉把个人努力与国家发展大局相结合,不管是毕业后的参军入伍,还是回到家乡、扎根家乡基层,他都践行着“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要去最能磨练人意志最艰苦的地方

陈川,2012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6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曾服务于共青团新疆和田地区委员会、北京市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新疆和田指挥部。

3.jpg

在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出征仪式上,陈川作为参训志愿者代表说道:“我们将怀着一颗热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每个基础的岗位上认真工作,在每个细小之处尽心尽力。我们将继承代代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优良传统,向国家、向社会、向人民展现首都大学生志愿精神,展示当代青年风采。”

陈川与志愿服务的缘分,始于本科期间的学习实践经历。他在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期间就积极为师生同学服务。“一二九”歌咏大会、党史知识竞赛、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活动……处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还曾参与过多种大型赛事的志愿活动。2015年,陈川担任田径世锦赛志愿者,“累并幸福着”是他最深刻的感受。从8月17日到30日的14天里,他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都在15000步以上,遇上突发状况从前一天上午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也是常有的事。但“每一位志愿者的表现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充满活力的中国,看到了富有热情、尊重规则、充满人文情怀的新一代中国青年”。

陈川希望能在更大的舞台做一些不一样的志愿服务,在基层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在综合衡量后,他选择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谈起为什么选择去新疆时,陈川说道:“既然选择,那就要去最能磨练人意志最艰苦的地方。‘西部计划’只是众多基层志愿服务中的一项,各行各业都有艰苦奋斗的基层一线。只要拥有青年服务国家的积极心态、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毅力、追求实践真理的质朴心境就可以选择参与基层社会服务工作。”

2016年,带着满腔热情和昂扬斗志,陈川从首都北京来到天山脚下,开始了三年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

初到新疆,因为严重的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等因素,他突发病急性痢疾肠胃炎,上吐下泻的感受让他至今记忆犹新。除了生活上的困难,面对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对陈川来说也充满了挑战。

在新疆期间,他主要从事办公室工作,负责起草文稿、撰写调研报告、编写项目规划等。工作内容繁复、压力大,他常常需要伏案工作至深夜。“忙的时候,熬夜是常态。”

但是他深入学习、虚心求教、总结经验,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作骨干。“文书工作要为基层民生服务。”他这样说。在撰写相关材料时,他着力体现当地发展的痛点、群众的需求。对他而言,只要自己的工作能够实实在在发挥作用,实现意义和价值,“加个班、熬个夜根本不算什么”。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在疆服务期间,陈川热心投身于民族团结工作,积极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当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往来互助,在结亲走访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促进各族群众大团结。

在新疆服务期间,陈川对基层实践、青年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基层工作人员最为关键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落实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基层很辛苦,但却是“收获个人成长”的最好选择。他鼓励毕业生们到基层去,“虽然会吃苦,但成长非常快,这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


做好育人和科研两件事

刘晖,2014级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4.jpg

“母校的培养开启了我的职业发展道路。”2014年,刘晖考入首经贸劳动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童玉芬教授。博士求学生涯,是刘晖研究领域形成、学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首经贸劳动经济学院注重开放式办学,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生授课,并为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学术研究提供多种平台,“这些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帮助我更好地掌握了学术前沿”。

而来自老师们的关怀和帮助则是他收获的一笔人生财富,在重要关口指引着他。

“导师是我人生的领路人。”回顾博士的学习生涯,刘晖感谢导师对他学术能力的培养和做人处事的指点。“童老师注重在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博士四年的学习“训练了我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了我的文献阅读和科学研究能力”。童老师还多次资助他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与学者们做研究的范式。“正是童老师在学术上的辛勤培育,将我从学术圈之外的自由人转变为初涉学术圈的青年学者,改变了我的学术生涯。”

博士毕业后,刘晖回到新疆师范大学继续当老师。他坚持的原因很纯粹,就是一辈子做好“育人和科研两件事”。

刘晖希望自己能够像在母校遇到的老师们一样,真正培养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人。

他认为让学生具备开阔的眼界、科学的思辨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教育的关键。在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研读文献,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带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尽可能多地资助他们。“学生遇到了难题,作为老师应该帮一把。”

每到毕业季,刘晖总能收到学生的感谢。“刘老师资助我们购买相关专业书籍,减轻我们的经济压力,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的学生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刘老师对待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我今后步入社会工作学习的榜样”。

刘晖读博的初衷就是要深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和技能,成为一名脚踏实地,为新疆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的学者”。为此,他长期致力于人才学与劳动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等社科基金项目多项,荣获省部级奖励,发表核心论文十余篇,成为“新疆师范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为新疆地区吸引人才聚集,促进经济发展贡献了学者力量。

喀什大学支教的经历让刘晖感受到了立足教师岗位服务国家需要的幸福。

2019年,他克服阑尾炎手术的疼痛,在身体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前往喀什大学参加支教工作。针对新疆学生的特点,他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帮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

喀什大学“优秀支教教师”、喀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评教第一名……一系列的荣誉是对他支教经历的最好认可。“我热爱支教工作,不想在支教生涯中留下遗憾,我就是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喀大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刘晖说道。

“母校老师们高水平的教学开阔了我的学术眼界,导师的科研引领和课题训练提升了我的学术水平,优秀的同学们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全方位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今年6月22日,在新疆校友之家成立大会上,刘晖当选为首届会长,他感恩于母校的培养,希望希望通过新疆校友之家的成立,聚拢在新疆的首经贸人,共同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扎根之处是故乡

臧昕,2017级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5.jpg

“作为新时代青年,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西部地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2020年毕业时,臧昕选择了去新疆社科院工作。

谈起求职经历,臧昕曾经和不少毕业生一样有过迷茫,但又在脚踏实地的历练和选择中保持着坚定和清醒。毕业时,她有多个职业选择:一个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一个是家乡山西的稳定熟悉的工作,还有一个是新疆社科院的工作。吸引她去新疆的原因,除了心中那份责任与担当之外,还有对新疆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向往。“对于社会学研究者而言,新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变迁现象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和实践机会,能够极大地促进我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

目前,臧昕将研究聚焦在和田地区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上。她多次前往和田地区进行深度调研,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和数据,为她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社会调查再苦也甜”,臧昕说,身处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和田地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是她遇到的最大问题。“我有时会面临理解和沟通的障碍”,但是当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被政府采纳,推动相关政策的调整和改进时,“我感到非常自豪”。

2017年,臧昕进入首经贸劳动经济专业学习。谈起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臧昕说“劳动经济学院培养复合创新型劳动科学领域人才的理念”是她报考的主要原因。

而在学习期间,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涵养德行的老师们不仅激发了她的专业热情,也影响了她的职业选择。

“老师们的教学方法独特,注重将抽象的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课堂之外带着我们去参加社会实践,这让我们的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臧昕说,老师们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对学生非常负责,“我曾经在论文选题上遇到了困难,我的导师不仅帮助我厘清思路,还鼓励我大胆创新,最终让我顺利完成了论文”。

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臧昕不仅在学识上见长,老师们求实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教学指导、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都让她受益匪浅,也让她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为未来制定了详细的规划。

与同学们的融洽相处也是臧昕至今仍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情,一起上课、一起讨论、一起组织活动、一起畅谈未来,这给她的研究生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也让她感受到了来自集体的温暖。

“我至今还在享受着这种来自母校的关爱和支持。”臧昕谈到,首经贸这个平台为在新疆的他们带去了非常好的校友资源,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逐渐形成了持续向上向善的力量。


学成后要建设好自己的家乡

赵甜,2018级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中心助理工程师。

6.jpg

“作为新疆的女儿,我是一个祖国培养起来的人。”谈起自己从小到大的求学经历,这是赵甜最深的感触。受惠于国家面向新疆地区学生的“疆内初中班”“内地高中班”等政策,赵甜在小学毕业后便离开父母,先后前往昌吉州回民中学和武汉市第一高级中学学习。

在武汉求学的日子里,她也时常会想她能否继续向东进发。高考结束后,赵甜去了郑州,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度过了四年快乐充实的本科时光。

通过四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赵甜发现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于是她选择了读研。2018年,赵甜来到了北京,来到了首经贸,进入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

从新疆到北京,她“向东”的愿望实现了。当对“东部”从想象变为现实,对“西部”的思念也变得更加强烈。“学成后我要建设好自己的家乡”的梦想在她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在“向东”奔赴的同时,她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回顾在首经贸的求学经历,赵甜提起了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和蔼可亲、博学多才的老师们。她说能在首经贸读书很幸福,《系统安全工程》《城市灾害与减灾》等很多的课程内容至今让她记忆犹新,“读书期间所学的关于风险评估模型的知识今天仍能运用到工作之中”。

她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先后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并积极参加各项志愿者活动。2019年10月1日参与了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服务保障工作。这些经历让她受益良多。“母校的力量是一种长久的内生性驱动,是要等离开校园投身到广阔的社会天地时才更见余韵悠长的”,赵甜说。

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陪伴在家人身边的幸福……这些都是赵甜与故乡难以割舍的羁绊。在毕业之际,她毅然选择了回到新疆,她说多年的求学经历让她深深懂得了“人生就是不断地出发,但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赵甜目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中心工作,主要负责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大,自然环境相对复杂,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做好自然灾害防御工作是关键。工作的这几年,赵甜先后参与编写了每月的《全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全区自然灾害防御预案》等有关自然灾害防御的预案报告,筑牢了全区自然灾害防御屏障。

她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参与了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伊犁流域自然灾害调查评估”项目,协助完成了多尺度、多灾种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制图等工作,为伊犁河流域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报告和方案的编写要以最基层的民生为出发点,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在工作中,赵甜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作为服务的底色,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新疆如今的发展和成就,让我感受到这片土地蕴含的巨大潜力,我也相信这里充满了机遇。”在赵甜看来,她的家乡新疆拥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政策、飞速发展的经济……她希望有更多人能来到新疆,共同建设好美丽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