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19 来源: 作者: 编辑:
【人物简介】
刘建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89级经济法专业校友,北京西城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负责人,保险法专家,长期从事商事审判工作,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共产党员,曾荣获“全国优秀法官”、“北京法院模范法官”等称号,出版《保险法疑难新型案例判解》《新保险法经典疑难案例判解》等个人专著3本,参与编写法学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参与5项最高法院重点科研课题,出版、发表文字总量超过200万字。
忠事护航 博学领军
——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89级校友、全国优秀法官刘建勋
一个人,无论其地位如何平凡,只要认真思考、勤奋探索,同样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思想,同样有可能使自己的心灵与真理之间的距离近一点,再近一点。
----摘自刘建勋著作自序
刘建勋校友1993年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法专业,同年进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工作,现任西城区人民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负责人。他自1998年初任法官至今,多年来专门负责审理重大、疑难和新类型商事案件,结案数量、质量始终名列前茅;他恪守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中央电视台、人民法院报、北京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其先进事迹;他扎根基层法院二十余年,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勤恳敬业,笃学不怠,是北京市法院乃至全国法院系统内知名的保险法专家。
刘建勋曾分别荣获“全国优秀法官”“北京法院模范法官”“北京审判业务专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北京市法院优秀共产党员、北京法院第一届“商事审判业务标兵”、西城区“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西城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他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2010年及2013两次入选首都法律法学高级人才库。
办案能力强:金融街上的金融卫士
西城区内坐落着闻名全国的金融街,是首都金融主中心区,金融资产占北京市80%以上,占全国50%以上。“一行三会”等国家级金融监管机构都在金融街,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也大都在这里。可以说,商事纠纷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影响区域经济的稳定,而且影响北京市乃至全国经济的稳定。
西城区法院的商事审判工作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制度,刘建勋法官多年以来一直专门负责审理重大、疑难和新类型纠纷案件,10年来,他共审理各类商事疑难案件2000余件,很多案件都成为以后该类纠纷的处理依据。最高法院在编辑出版《保险法案例教程》过程中,向该书作者推荐了近50个保险案例作为写作素材,其中的20个案例由刘建勋法官审理并作出裁判。
2011年之前,西城法院审结的全部企业破产案件均由刘建勋法官承办。破产案件千头万绪,涉及的事实与法律关系十分复杂,一件案件往往涉及数百名债权人或者职工,处理不当极易破坏辖区稳定,是商事审判领域最具难度的案件类型。
北京市工艺美术厂是国内工美行业的龙头企业,该厂破产案,是一起难度极大的案件。该厂有一百多家债权人,还有一千多名职工需要安置,闻讯企业要破产,大批职工情绪激动,甚至采取了到市政府请愿的做法。随后,众多职工来到法院找他反映意见,其中不乏情绪失控者。那段时间,经常是他刚到法院上班,来访职工已经在等待,而到了下班时间,还有不少人陆续前来。本来在破产案件中,法院只负责审查职工安置方案而不负责具体安置工作,但他并没有把职工们拒之门外。在连续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前后与一百多名职工代表谈话。针对他们的不合理要求宣讲法律和政策,化解抵触情绪;对于合理的要求,则按照法律规定要求破产清算组重新确定安置方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案件得以顺利审结。转眼新年到来,该厂一位职工给他寄来贺年卡,她写道:你的公正执法,让我这样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下岗女工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感受到了法律的尊严。我感谢你,祝好人一生平安。
2014年7月,西城区法院成立金融街人民法庭,并试点司法体制改革。刘建勋作为负责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审判管理“精细化、标准化、网格化”的理念,并制定了收案规范等十二项工作规范。在刘建勋的带领和庭内其他同志的努力下,金融街法庭的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半年收案2437件,结案2250件,结案率高达92%;法官月均结案数达到75件,大大高于全市法官的平均结案数,为西城区法院的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有益的经验。西城区法院的司法改革试点工作,也获得了北京市区委、区政府和市高级法院的充分肯定。
学术造诣深:精益求精引领前沿
多年来对审判业务的钻研使刘建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事审判专家。在保险法修改期间,他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和最高法院组织的保险法修改座谈会,向立法机关提交了一万多字的修法建议,其中部分建议获得立法机关的采纳。他的专业程度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一是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全国性学术机构中国法学会邀请刘建勋担任保险法学研究会的理事,刘建勋成为该学会所有理事中仅有的两位基层法院法官之一。他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在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每一届年会上均获评为年度优秀论文;中国行为法学会邀请刘建勋开展长期合作,定期开展讲座;国内多家著名高校的知名学者邀请他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数个重大课题的科研活动,另有学者邀请他参加学术专著的编写。
迄今为止,刘建勋出版个人专著三部,参与编写法学专著四部,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参与五项最高法院重点科研课题,其出版、发表文字总量已经超过200万字。他的专著《保险法典型案例与审判思路》出版后受到同行、学界、金融机构等的广泛好评,几度售罄,更是成为保险行业的内部培训教材。
二是获得保险行业和监管机构的认同。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聘请刘建勋担任“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社会监督员”,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聘请他担任“首都金融安全社会监督员”,中国保监会政务微博聘请他为后援专家,保监会以及各保险机构多次邀请他举办专题讲座。
三是获得法院系统的认同。刘建勋是北京市法院系统乃至全国法院系统公认的保险法专家,最高法院民二庭将他列入商事审判专家库,并邀请他参加保证保险司法解释的专家论证工作以及《保险法司法解释》的制定工作;北京市高院以及赤峰、高密、厦门等全国多个地区的兄弟法院竞相邀请刘建勋为干警开展培训和法律讲座;北京市法院甚至外省市法院的法官们遇到疑难案件,经常会打电话与他探讨案情。
四是获得律师的认同。北京律师协会聘请刘建勋为“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集中培训讲师团”授课教师,为执业律师和实习律师开展讲座30余场,受众6000余人次,受到广泛好评。
五是获得高校的认同,多年来,刘建勋分别担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校外兼职导师、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分院兼职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兼职教授等,凸显专家型法官的业务优势。
传递正能量:热心公益播撒爱心
在履行审判职责、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刘建勋常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挂靠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社会救助委员会的“尚学路上助学项目”,是一个完全由民间公益人士发起的助学基金。该公益项目自设立以来,刘建勋一直作为核心骨干为助学事业提供义务服务。
几年以来,在他与该助学项目其他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尚学路上助学项目”募集了大量图书、文具及善款,已经为中国最不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和福利院设立了二十七个图书室,其中最为偏远的图书室设立在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甲桑卡乡色如希望小学。该项公益活动,使那个学校的藏族牧民子弟第一次见到了精美的图书,用上了崭新的文具。此外,刘建勋还与“尚学路上助学项目”的其他志愿者一起,资助数十名贫困家庭的少年儿童完成了高中教育,其中部分学生已经考入大学。
勤奋地工作、不懈地钻研、善良地做人,使刘建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所说过的一段话,是他工作精神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法官,我也感到过疲惫、清贫和委屈,但相对于审判工作带给我的快乐,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一个人,无论其地位如何平凡,只要认真思考、勤奋探索,同样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思想,同样有可能使自己的心灵与真理之间的距离近一点,再近一点。
(本文整理自刘建勋校友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