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首页» 校友风采» 人物访谈

『校友风采第三十期』1989级校友申黎——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时间:2017-09-19 来源: 作者: 编辑:

【人物简介】

申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89级经济法专业校友,北京市泰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首经贸“鑫恒·泰泽励志(助)奖学金”创始人之一。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89级校友、北京市泰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申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鑫恒·泰泽励志助学金”由我校1989级经济法专业校友李涵和申黎共同出资,总额30万元人民币,2008年起在我校设立,2014年改为奖学金,到2016年已连续9年资助或奖励我校学生,用于每年鼓励15名品学兼优、在经济上需要帮助的学生。2015年,曾受资助的熊宗鹏、江月校友履行道德协议,加入到“反哺”奖学金的队伍中。到目前为止,接受资助或奖励的学生已有100多人次,并有5名学生开始反哺该基金,反哺金额共28000元。

难忘:四载经贸校园情

  27年前,申黎是北京汇文中学俄语班的一名高三学生。高考时,申黎发挥稳定,成绩比北大基本录取分数线高了13分,却因为贸易、金融等专业要求外语是英语,学俄语的申黎与北大失之交臂。申黎说:“被北大刷下来后,当时在高招办负责录取工作的陈瑞兴老师来电话,问我要不要去北京财贸学院学经济法。当时电话是我父亲接的,他帮我做了决定。我就被首经贸录取了,上了我高考志愿从来没填报过的经济法系。”

  刚入校时,申黎还没解开北大落榜的心结,消极学习,“但班主任陈瑞兴特别理解我当时的想法,一直关心我、鼓励我。”刚大一,申黎就是经济法系的文体部长,大二成为系学生会副主席,后又成为系学生会主席和学院的文体部长。“我特别感谢陈老师,还有法系的其他老师,如果不是他们,我可能会沉沦好久。在一个人的青年时期,其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是会记一辈子的。”

  在老师们的帮助下,申黎调整好了心态,不仅拿了奖学金,而且又变回了那个活泼好动的姑娘。她喜欢唱歌跳舞等各种文体活动,经常组织同学们举行周末舞会,从选曲子、布置会场到组织协调全都一手操办;排球比赛之前,她动员班里的同学一起训练,一练就是好几个月;亚运会期间,她和舍友们在大学舞会上义卖咖啡,一杯咖啡赚五毛钱,赚的13块钱全部捐给了亚运会,现在捐款的纪念证书还珍藏在申黎家里。谈起大学生活,申黎脸上洋溢起青春的光彩:“那时候我的性格比较中性,跟男生交往不扭捏,所以男生女生都比较认可我,我也喜欢为大家服务。我们班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都很积极,得了不少奖,我们舍友之间的感情也特别好,现在还经常聚会。”

回报:六年励志助学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随着岁月的流逝,申黎对于母校的情谊愈显厚重。如果不是首经贸,我就不可能学法律,也就没有今天为之受益的我。母校和老师为我做了那么多,在我有能力的时候,给母校一点回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既是对母校的一种情意,也是对自己美好青年时代的一种纪念。”在毕业后的第15个年头,已经成为一名律师的申黎觉得应该为母校做些什么,就和当年的同宿舍同学李涵商量。“我们觉得光捐钱没什么意义,重要的是在捐资的同时,体现出我们对学弟、学妹们精神上的关爱,让他们懂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道理,懂得自强和奋斗,并且借助一些优秀的精神和品质成长、成才。在捐资之初,我们就确定了励志助学的理念,为了激励同学们,还和受助学生签订了道德协议。”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具有道德约束力,要求获得资助的学生承诺在将来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将同等金额的资金捐回给母校该助学基金,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子完成学业,更好地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在当年的辅导员赵喜玲以及魏书宋老师的帮助下,“鑫恒·泰泽励志助学金”在2008年创立了,申黎和李涵两人以各自企业名义共捐资30万元,分10年发放,每年资助15位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助学金设立9年来,受助学生江月提前考取中央财大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国家公派奖学金;夏雨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湘君、熊宗鹏获得我校研究生推免生资格。翟文超、李铣已经毕业工作。2015年,法学院熊宗鹏,会计学院肖楠、李湘君,经济学院景国伶等4名同学即将毕业时,也继首个履行道德协议、反哺助学金的翟文超之后,加入到反哺行列,主动提出将自己获得的助学金,捐给更需要的学弟、学妹们,用实际行动将励志助学金所提倡的反哺母校、回报社会的精神延续下去。

  在励志助学的9年中,每年励志助学金颁发仪式的当天,申黎和李涵都会回到母校与受助同学们座谈。“鑫恒·泰泽励志助学金”从2010年开始,每年提出一个年度主题,让同学们围绕这个年度主题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而每年的年度主题都是励志助学金创立之初所倡导的一种精神或品质,包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志向坚定、自强不息、勇于担当、求实创新等。当问到她为什么每年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跟同学们交流时,申黎说:“我希望把自己当年在校园里感受到的关爱分享给同学们,希望帮助他们减少一点成长中的迷茫,让同学们成长更顺利一点。看到那么多同学有出息,我心里感到非常欣慰,觉得这件事做得很值得。”

  申黎所在的泰泽律师事务所在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还不忘肩负的社会职责,除了捐资设立“鑫恒·泰泽励志助学金”以外,泰泽所还资助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童缘项目,帮助盲童学习实用技能,使他们得以自尊、自立、自强地创造自己的生活。

拼搏:十余春秋爱工作

  “好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比别人多了点坚持。”大学毕业后申黎通过了中央电视台严格的笔试、面试、复试,成为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法制栏目《社会经纬》的一名记者,“那时候别人一个月做一个片子,我就做两个。每次出差回来就扎进机房做后期,做完马上又出差采访去做新节目,我做的节目获得过中央台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优秀法治节目奖等。”也正是当记者的那段时间,申黎结识了很多律师、法官和法学学者,让她对法律有了更直观的感知,发现自己应该做律师,干自己的专业。1999年,申黎一边工作一边准备并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2000年,她毅然放弃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工作,求职到了北京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成了一名律师助理。“你想想,那时候我都30岁了,才入行,一般到这个年纪的律师助理都没有人愿意要。但我只做了6个月的律师助理,就主动提出放弃拿工资,做一名自己养活自己的专职律师。”

  在申黎成为律师的第三年,她和她爱人何欣荣律师还有另外一名律师成立了北京市泰泽律师事务所。一开始客户不是很多,作为女律师的申黎也不受客户重视。“那时我和我爱人一起给一个大企业做法律顾问,但那家单位的领导有事从来不问我。我自尊心特别强,虽然那些法律方案是我们俩一起做的,但我觉得得不到认可,就不想拿那份报酬。有一次,何律师出差了,公司只好让我试试。”当时客户单位因为一宗土地闲置问题,要被当地土地局罚款几百万,客户已与当地政府基本达成一致,要求申黎负责起草一份协议书即可。出于职业的敏感,申黎在询问过情况后认为,不能不明不白地写个协议。“因为客户不一定懂怎样正确地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律师不能不懂,律师是要有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角度的。”出于对客户利益的高度负责,申黎要求立刻看材料,先了解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当我提出看材料时,客户很犹豫。后来我得知是因为材料太多了,把一间资料室三面墙的架子全堆满了,上面还有厚厚的尘土,客户不知道从何拿起。”就这样,申黎主动要求自己查阅材料。整整一个晚上,申黎把自己关在那间资料室里翻阅资料。研究后,申黎发现客户是与当地市政府合作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因为政府没钱继续投资,所以整个工程做到一半就停下来了。现在当地政府部门以土地局的名义,要以土地闲置为由罚客户的款,“我说这不行,也不对,这不是罚款的行政关系,而是平等的民事关系。我的客户和当地政府是有共同开发协议的,要说土地闲置,也得先从当地政府找原因,罚我的客户违背你当初的承诺,也违反合同。”最终,当地政府支付给客户前期开发成本和利益几千万,而后从客户手中买走了整个开发区的工程。申黎帮助客户挽回了损失,获得了利益,解决了客户多年的遗留问题。“从那以后,再遇到法律问题,他们单位的领导都会问‘申律师,您的意见是什么?’我觉得这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

  16年的律师生涯,申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她不仅关注为客户争取合法利益,也重视总结工作经验,力图帮助企业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成效,也为改进司法实践而尽力。她主持编写的《物业之争》和《房地之争》两本法律实务书籍被建委等政府部门、物业管理协会推荐给物业企业作为必读书籍,还被某些法院作为审理物业纠纷必读的书籍;《房地之争》一书,则被韩国大使馆盛赞为中国最好的房地产实务书籍,被大使馆组织、翻译、发行成韩文书籍和光盘,提供给在华的韩国企业和公民借鉴、使用。

感悟:一生奋斗不停歇

  申黎喜欢中国的古代文学,特别是先秦时期的作品,比如:“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等,她觉得中国古人有很高的智慧,许多做人的道理和人精神层面的困惑,都能从先人的思想结晶中找到答案。曾子在《大学》中这样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工作过程中,申黎发现有些专业知识还没有学深、学透,不能很好地为当事人服务,所以在2000年,她在职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的研究生,2003年获得了北大的法学硕士学位。“北大的民商法在当时是全国最好的,我觉得学一个专业就一定要去最好的学校,跟着高手学习才能有进步。起初开班时有200多人,到后来就剩下30多人听课了,而我从头到尾几乎没落过课,那时候学习特别有动力,所有考试都一次通过,因为我上课就是来解惑的,就是要去解决实际问题的。”

  最近两年,从小学习俄语的申黎一直坚持自学英语。“我不喜欢看不懂客户发来的英文材料,虽然有律师助理可以给我翻译,但有时候翻译达不到我心里那个标准,而法律问题又是要求非常精确的,来不得半点含糊,不然就可能误事。所以我一定要自己掌握英语。”每天,申黎都会腾出一些时间专门用于学习英语,不接电话不工作,哪怕不挣钱也要给自己充电。“我跟自己说一定要坚持,因为这跟我的下一个目标相关,为了这个目标,有舍弃是必然的。”

  很多人都在抱怨不论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能成功,申黎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诠释了“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道理,言有物,行有恒,只要志向坚定、坚持不懈,最终肯定能够被认可。就像她说的:“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名专家型的律师,要将顾问、专家和律师三个角色融为一身,还要具有国际化的思考角度和实力。从这个角度讲,我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学习和努力。”

(采写:殷晶晶;本文定稿时间: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