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作品

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作品

张勇:饮水思源 感念师恩

时间:2021-11-05 来源: 作者: 编辑:

饮水思源  感念师恩

文 | 张勇

2020年5月4日,任扶善老师在105岁生日那天对师生校友们说,劳动经济学科关系到生产建设、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多少年来大家不辞辛苦、历尽艰辛创造的,希望能够发扬光大。我自1981年进入原劳动经济系学习开始,到现在从事相关专业工作45年,深深感到劳动经济学科和劳动经济系(学院)的重要,也深感培养我的恩师李永涛、李福田等老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现将自己1981年在母校学习的过程以及与老师的交往写出来,供大家回忆,作为对母校建校65周年的纪念吧。

老师引领我入门

1976年我开始从事企业劳资工作,对于劳动管理知识的学习愿望非常迫切。但苦于地处天津市汉沽区,信息不畅,一直未能如愿。转眼到了1980年12月,天津市劳动局下发文件,要求提高企业劳资人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并在1981年1月到6月期间组织培训班,邀请原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老师每周一上午在天津市南京路耀华中学礼堂为企业劳资人员授课半天。那时汉沽区共有10人参加,我们周日下午坐火车到天津,住在和平区浙江路市政府第三招待所,周一上午上课,下午返回汉沽。这半年大家学习了大量劳经知识,对实际工作起到很大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当时计划体制下,对企业内部“定员定编、劳动定额、劳动力管理、工资水平、工资等级、工资形式、劳动统计”都有深刻的影响。

在这次培训中我认识了李永涛老师。培训班的第一堂课“劳动管理概论”正是由李永涛老师主讲的。当时,可容纳20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大家听课时非常安静,只听到李老师讲课的声音。课间休息时,李老师非常诚恳地走到我们中间,问我们:“师傅们好!我讲的内容适合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管理吗?你们有什么需要,想听什么,请指教。”我们第一排的几个人围过去,说:“李老师讲的符合企业劳动管理的实际和运行,讲得好!对企业今后工作非常管用,我们第一次听到劳经的理论和实践,‘真经’,太好了!”这就是我和李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休息后继续上课,我当时想,如果能到李老师的学校学习一下,多好!中午下课后,我等其他同志走出礼堂,李老师走下讲台,我就向前问李老师:“李老师,我很想有机会去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可以吗?”李老师很坚定地回答:“可以,但需要等待机会,有机会我通知你。你现在给我写个地址,到时我写信给你。”我当时非常高兴,说:“谢谢老师,我听您信儿。”而后马上写了地址交给了李老师,我和李老师第一次握手,感到他非常亲切可敬。当时我想:一个智慧的老师想教学生,一个努力的学生想学。就这样,不久之后,信来了。

1981年7月13日,李老师给我来信,让我来学校学习,是参加水利部举办的干训班,这个班当时97人,不包括我。我收到信后,带着学习用具,带上行李、生活用品和20元钱,从汉沽坐火车去往北京。3个半小时后,我在北京站下车,乘9路公交车到小庄,再走一段路到红庙。在系主任办公室,李老师见到我很高兴,他握住我的手说:“跟我走,到教务处见钱选章老师。”而后李老师带我去找宿舍。当时正值夏天,虽然放了暑假,但1977、1978级有的学生没有回家,在校自学,加上水利部干训班人员全部住校,住宿非常难。最后,李老师找到77211班胡新时(后来成为湖北省人社厅副厅长),让我跟胡新时暂住几天。我和胡新时住了两天,第三天经学校和李老师努力,给我找到了住处。就这样,我开始了紧张的学习。

当时的学习内容很多,课程丰富,主要教材是劳动经济系编写的《劳动工作基本知识》。李永涛、李福田、陆恒均、刘庆唐、陈平、赵桂青、钟立辉、常广琴等老师分别讲授20余门不同的课程。我把这些课总结为劳动经济的“三点一线”,三点是理论、实践、应用,一线是将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互相关联。这次的学习使我终身受益,我学到了劳动经济的“真经”,贯穿了我45年的劳动管理(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生涯。这些年,我亲身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对于我的实际工作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应用意义。我认为,劳动经济系的老师们,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我国劳动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者,老师们当时写的书,现在看还是适用的,这是劳经系老师们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贡献,理应受到尊敬。

四十年师生情深

我与李永涛老师认识时,他40岁,我26岁,到2021年,我和李老师交往了40年了,师生感情非常深厚。李永涛老师是我的恩师,是他将我领进劳经的大门,没有李老师1981年去天津上课,就没有我的今天。至今,我仍记得进学校那天,李老师冒着暑热,帮我干这干那,出了满身的汗,我真心感激李老师。

李老师注重培养人。在教课时,他让大家不仅要听,还要分析探讨,找出应用办法。李老师教人,不是光教书,而且是要让学生今后在本职岗位结合实际,改进工作,服务国家。他不仅在课上教导理论与实践、政策法规与劳动纪律等知识,还在课下给我单独授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他还教过我怎样讲课,怎样把握说话的语气、提高口才。曾经有人问我,你很能讲,是谁教的。我说,是我的李老师教的。

当年,李老师讲课四个小时,中途只休息十分钟,而且夏天四小时不喝水,完全是站着讲。他善于将理论融入实际,大家喜欢听,课上都认真听、认真记,有时提问,课堂纪律非常好。1981年,李老师在“劳动管理概论”课上讲到企业安排劳动力、考核工作量、人员安排等,他还讲了自己对北京前门一个卖大碗茶的个体青年的考察。听李老师讲课真是一种享受,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真想回到当年再听一次李老师讲课。

从1981年起到现在,我和李老师共事40年、交往40年,没有间断。这是我人生的大好事,李老师是我遇到的大贵人、好老师。前30年多靠书信来往,我现在存有李老师给我写的信,放在一起有半尺多高。后十年,由于有了手机,每月至少联系两次,而且我和李老师互相关心,互相惦念,总是将对方挂在心上,有事从思想上给予安慰。我和老师无话不谈,双方都是一心一意。1984年5月前后,李老师就工作调动给我写信,谈看法,谈思想。1984年5月老师调出原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次年5月从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调入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我尊重老师的选择。而我在企业工作不顺时,也写信告诉老师,老师指点我怎样克服困难。

李老师总是为别人着想。1982年李老师写信给我,让我去找在天津市劳动局办公室工作的于雷老师,目的是让于老师帮助我深层次地工作和学习。于老师是我校经631班、1967届的毕业生。当时找到于老师说明情况后,于老师带我去见局办公室刘主任,由于我符合天津市劳动学会的入会条件,便加入了市劳动学会。1994年,李老师建议我到北京工作,说给我安排,我当时非常同意,可因为家庭负担太重,错过李老师给我的机会。2007年,天津一位领导想开办合资企业,生产苹果汁,寻求资金和合作,当时又是李老师帮忙联系了北京顺鑫集团。总之,我和李老师感情太深了,我有今天的成绩,是李老师培养教育的,感谢李永涛老师。

另外,李福田老师、陈平老师、陆恒均老师、刘庆唐老师、钟立辉老师、常广琴老师、赵桂青老师……这些老师都教过我,各有特色,各有长处,各有方法,各有独解,而且老师们在劳动经济方面的功底非常深厚,理论和实践、应用非常强。1981年讨论时,老师就讲了“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偿”这16个字,并介绍了企业如何结合理论、按照政策法规来进行劳动管理。当时我们这些干过劳资的人,听过老师讲课,感到将来工作真有方向。老师们当时付出了很大辛苦,但想起来老师们为什么这样教我们,还是因为有一颗为国为民、为人民服务的真心。

我真诚感谢以上劳动经济系的老师,还有教务处的钱选章老师。这些老师培养我成长,是我生命中的恩人。虽然在校时间不长,可是老师们在我的记忆中永远不忘。忘了老师就是忘本,吃水不忘挖井人,借此机会,再向以上老师真诚地说一声,谢谢老师们。感恩老师,永记老师。老师恩情,永远不忘。

关爱学生,薪火相传

李永涛老师关心我,是李老师的高尚思想,也是劳动经济系老师们的传统。李老师曾告诉我,在他上学时,有一次去东北企业实习考察坐火车,任扶善老师亲自前往北京站送他们。李永涛老师说:“我的老师任扶善老师,也是非常关心我们,这叫一代传一代,关心往下传。”

2017年,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马春光院长来找我,说他们准备撤销经济管理系原有的工商管理专业,设立人力资源专业,想来首经贸取经怎样办学。我给李永涛老师打电话,李老师稍后告诉我,你们可去,联系好了。这时劳动经济学院吴博棣老师亲自给我打电话,约定时间。2017年9月26日下午1点,双方准时交流,效果太好了。当时学院方是冯喜良院长、范围副院长、周施恩主任和吴博棣主任。天津方是马春光院长加我,一行5人。学院还让许多学生参加旁听,增长知识。

2018年10月21日,学校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1977、1978级校友入学四十年大会”,我与1978级师兄康士勇一起回校参加活动。上午见到冯喜良院长和李福田老师,三人合影,又和康士勇班的几位同学合影。参加了学校大会,“感受太深,想起自己,想起学校,心潮起伏,永久难忘,记忆在心”。下午去了红庙校区,想起自己当年的场景,在食堂前,在自己的宿舍房间,照了相,感觉真是太幸福了。

从红庙出来,我和师兄康士勇去看望李老师,李老师见到我们俩很高兴,并详细问了学校一天的活动,我和师兄认真向李老师汇报。回汉沽前,李老师的爱人张霞英老师给我准备了馒头、鸡蛋,让我在车上吃,我深感老师关爱。

2019年8月26日,我去北京看望李老师,请冯喜良院长同去,还有其他老师和师兄康士勇。李老师同冯院长谈:“学院传统不丢,冯院长现任班子干得很出色,希望今后教学培养人更要突出劳经特色,让学生成为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冯院长真诚表示感谢。我和师兄听后非常感动,当时78岁的李老师,还是年轻时为学校工作的那股干劲儿,一如既往地关心学校、关爱学生。

回想近年来,我和冯喜良院长、范围副院长、周施恩主任,吴博棣主任、朱勇国主任、张杉杉老师的接触,深感这些老师“人品正直、为人善良、关爱学生、贡献劳经”,是学院的希望所在。还有校友会的赵喜玲老师、杜婧甜老师,工作不怕麻烦,为校友办实事,为学校解难题,是难得的好人才、工作中的先进代表。

我为有这样的老师深深感恩,为有这样的母校感到自豪。

(作于2021年3月30日)

【校友简介】

张勇,1981级劳动经济系校友,自1976年至今从事劳动人社工作45年,业内资深人士,劳动人社管理专家,天津市劳动学会首批会员。现受聘于天津两所人力资源公司任高级顾问(义务奉献),从事劳动人社方面讲座、座谈、项目制定等工作。

张勇:饮水思源 感念师恩(配图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