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08 来源: 作者: 编辑:
严格之爱
——记我的导师牛东来教授
文 / 邢炜玮
我是2020届管理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经历了居家学习、线上答辩,走出校园已近一年,对母校依然不舍。从本科就在首经贸就读的我,人生中最重要、最精彩的学习时光都是在首经贸度过的,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习专业知识、积累个人能力。这七年中,我曾受教于很多老师,他们的谆谆教诲和辛勤付出让我获益颇丰。在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中,我最敬佩也最感激的就是我的导师——牛东来教授,感谢他引领我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也感谢他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
牛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负责。还记得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天,牛老师就召集所有的在校同门开了一个小见面会,帮助新生熟悉师门同学,了解新生的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牛老师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每周都要见一次学生了解学习进度的导师。每到寒暑假,牛老师都会组织师门的学生在假期开始的半个月内集中进行科研学习,这在我在校学习的三年中从未中断过。
在学长学姐第一次告诉我导师会每周组织一次进度汇报时,我的心一下子就踏实了,甚至还有一丝窃喜,导师如此负责,未来的研究学习就有保障了。在参与了几次进度汇报之后,对于每周见一次导师这件事,我开始发愁了。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对不同学习阶段的描述:学习就像在林子里打猎,本科阶段是有人教会你如何使用猎枪,带领你寻找并击中目标;硕士阶段是有人教你使用猎枪并告诉你要去打猎,但如何寻找猎物、怎么打中猎物都要自己探索;博士阶段则是告诉你要去打猎,打什么、怎么打、在哪儿打都要自己摸索。在刚刚开始接触专业方向的研究和学习时,我就像刚刚学会打猎的新人,不知道如何寻找研究课题,也不清楚如何进行科学研究。
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摸索研究路线总是会经历没有头绪的一个阶段,像无头苍蝇一般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却无从下手,因此经常会出现学习了一周一点进度都没有的情况。每到这时候,我都认为一周一次的进度汇报是无用的,且每次汇报都要听取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这对于学习任务紧张的我来说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但现在回想起来,每次向导师汇报学习进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总结和纠错的机会。在学习了一周之后,和老师讲一下自己学习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导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每次的汇报也并不是浪费学生的时间,而是导师牺牲了自己的课余和科研时间来帮助和指导学生。尤其是在学术小论文的撰写阶段,我发现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导,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是极为困难的。有很多次,汇报进度时导师指出的一些问题,我当时觉得不以为然,但真正写到相关段落时才发现,老师之前提出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且影响了整篇论文的结构和逻辑的。现在想想,自己积累的很多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都是在这一周一次的见面中,通过汇报和听取汇报积累下来的。因此,我非常感激牛老师的负责,没有他的负责和坚持,也就没有我现在的知识积累。
提到每周一次的汇报,就不得不提牛老师安排的假期学习。在研究生学习的这三年中,每到寒暑假,牛老师就会专门找一间会议室或教室,安排师门的学生在假期开始的两周内,集中到一起进行学习。在研究生阶段,虽然学习和科研是主业,但真的很难找出一个连续的、安静的、没有打扰的环境来专心学习。因此老师提供的这个集中学习的时间就显得尤为珍贵。在此期间,牛老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安排:对研一的学生,牛老师会安排一个小的研究课题方向,由学生进行研究和文章撰写;研二的学生则开始准备学术论文的撰写投稿、毕业设计选题以及文献的积累;对于研三的学生,牛老师虽然不会要求学生必须进行集中学习,但一定会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进度汇报。在集中学习结束的时候,牛老师还会抽出一天时间,专门听取每一位学生的进度汇报,并安排假期结束后的学习科研内容。
在很多学生看来,这种高频率的学习指导是不必要的,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但到了研二下学期,直到答辩通过顺利毕业,我都十分庆幸当初在双向选择导师时第一志愿选择了牛老师。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就像在沙滩上寻找一颗最不一样的沙子,一开始是毫无头绪,之后是找到思路进行研究,直至完成新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会走过无数的歧路,遇到无数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尤其是研究进入到死胡同时,导师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牛老师的负责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从选题到确定研究思路,从开展实验到论文撰写,牛老师组织的每一次汇报、每一次集中学习,都提供了指导的机会。在近一年半的毕业设计及论文撰写中,我见到过因论文选题缺乏指导导致中途更换研究题目的,也见过在论文撰写的后期因为没有导师的指导疯狂赶工拼凑甚至更换研究思路的。幸好,因为牛老师的不断督促,我能够比较从容地完成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也幸好能在研究走向“死路”时,因牛老师的指导而找到正确的思路。还记得在毕业论文一辩前,牛老师特意组织了一次周会汇报,让需要进行论文答辩的学生提前进行一次演练。正是这次演练,让我发现了答辩准备中的一些问题,得以及时修改错误,并镇定地完成正式答辩。
在师生关系上,牛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牛老师每年都会组织两次师门的聚会,一次是新生入学,一次是学生毕业。新生入学时,牛老师会邀请在校的、不在校的学生一起聚餐,相互认识、了解。还记得第一年参加师门聚餐时,牛老师说师门就像一个大家庭,他作为一个“家长”,最关心学生的三件事,一是学业,二是事业,三是家庭。由于师生关系的融洽,至今,每逢节日,师门的微信群里都还少不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亲切的问候。
由于疫情原因,我经历了一次不一样的毕业答辩。在居家学习期间,虽然不能见到导师,但牛老师一对一的辅导一直未断。记得在2020年春节过后,接到了学校居家学习、不得返校的通知后,我在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时有了懈怠,在家学习让我无法集中精神来修改毕业论文,直到牛老师给我发来了邮件,督促我尽快完成论文修改。之后的两个月内,我一次次地将修改论文发给导师,牛老师也都在阅读后给出了详细的修改建议。即便在论文盲审通过后,牛老师依然通过微信和邮件帮助我根据盲审意见进行论文的再次修改,直至毕业答辩后提交论文。
疫情期间的论文修改经历,让我非常庆幸能在疫情前的在校时间里,每周参加牛老师组织的周会汇报,通过面对面的指导在放假前完成了论文大问题的修改,从而让我在居家学习沟通不便的情况下有充足的时间获得更多的指导,进行论文的精修。
算上因疫情居家学习的时间,已有一年半没见到牛老师了。听在校的同门说,牛老师的每周汇报仍然在继续,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没有放松,老师对于学生负责任的态度也丝毫未变。希望在校的师弟师妹能够珍惜周会汇报,每一次汇报都是一次获得老师指导的机会,每一次严格指导都是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最佳契机。毕业时,学校曾发给每一位毕业生一张入场券,邀请2020届毕业生在母校65周年校庆时来拍毕业照。因为疫情,毕业时没能和牛老师完成毕业合照,希望金秋十月校庆之际,能再访母校,完成和老师的这张合影。
【作者简介】
邢炜玮,2020年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现工作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任研发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