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作品

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作品

郑悦:银行投行人的创新之路

时间:2021-11-10 来源: 作者: 编辑:

银行投行人的创新之路

文 / 郑悦

今年是母校65周年华诞,也是我毕业后的第7年。在一个偶然的契机下,赵喜玲老师让我投稿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一开始我下意识是拒绝的,因为母校有太多资深的校友,我的资历尚浅,也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事迹,怎么好意思班门弄斧?

后来在赵喜玲老师和徐世铎老师的鼓励下,我决定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因为近几年中国发展迅速,正因我的资历尚浅,没有间隔那么多职场的“范式转移”,我的经历对于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才更具有借鉴的可能性。同时我也没有做出什么辉煌的成就,换句话说,我处于“正态分布”的均值附近,所以我的经历具有普适性。我不好为人师,但喜欢分享自己的观点,衷心地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学弟学妹们有启发。

PART 1 仰望星空:如果没有确定目的地,就向着自己喜欢的方向走吧

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经济金融,高考时报的志愿全部是经济类院校。由于种种原因,我和第一志愿失之交臂,于是也就有了故事的开端——2010年我考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注册资产评估师班。

刚进入大学的我,心中充满了迷茫,不知道自己最终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但我知道要向着喜欢的方向走。于是加入了院学生会学术部,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制作院刊《财税之声》,组织“税收宣传月”活动。学生会给了我一个把创新想法付诸实践的平台,我把很多新奇的点子融入《财税之声》和《税收宣传月主视频》之中。最让人欣慰的是,在我离开学术部后,这些点子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大三,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很不幸,我依旧没有找到最终的目的地。我很单纯地因为不喜欢学英语和政治,就选择了不考研,直接就业(如果重来一次,我会选择考研)。为了丰富自身履历,我开始了考证(注册资产评估师)与实习之路,并聚焦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投递简历,最终我收到了包括招商银行、四大税务咨询、头部评估机构和一家事业单位在内的多封Offer。在充分考虑了自己对经济和金融的兴趣之后,我选择加入了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并在入行当年拿到了资产评估师证书。

人的一生中一定会遇到几位人生导师,可能当时没有发觉,但回头来看,正是他们在我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之时指明了方向,让我能朝着适合自己的道路大步前行。在母校匆匆的四年,我特别感谢两位老师:一位是在专业上给予我很多指导、包容我天马行空想法的陈蕾教授,另外一位就是让我对职业有了初次思考、并为我注入信心的赵喜玲老师。陈老师教会了我仰望星空,赵老师则引导我脚踏实地,她们无私地为我指点迷津,是我一生的导师。

PART 2 初入职场:敢于取舍,在业绩指标的汪洋中坚守方向

2014年本科毕业后,进入招行北京分行的我被分到了某支行,也遇到了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重大选择。当时该支行刚刚设立了公司客户业务,人员极度匮乏。领导十分开明,把选择权给了我:尚没有大客户的公司客户经理 or 已经积累了大量客户的零售客户经理。考虑到本科的专业涉及公司股权估值,同时我认为从公司业务中更能窥见经济和金融的全貌,于是我便选择了前者。

很快我便发现公司客户经理岗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工作,要完成的指标多达十几个:新开户、存款、贷款、代发工资、投行资管中收,甚至还有个人信用卡开卡等指标。在经历了一小段时间的适应、观察和摸索后,我发现支行在资管业务上还没有零的突破,而资管业务作为银行体系内相对创新的业务品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需要个人有更强专业性,对我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我便向领导申请在做传统公司业务的基础上,将更多的重心放在资管业务创新上,同时战略性放弃我个人的信用卡和代发任务指标,获得了领导的支持。

由于支行公司业务刚刚起步,没人做过资管业务,更不用说客户资源了,所以我只能从零开始摸索。我发现同业银行各家分行的电话能很容易从官网上搜到,且对方专业度强、沟通效率更高,于是我便开始了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同业银行电话陌拜。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空窗期”的积累,最终我与某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合作落地了支行“首笔”理财资金投资保险结构性存款业务,规模3亿。紧接着,我与某城商行合作落地了支行“首笔”同业理财销售业务,帮助支行完成了资管考核任务。

2016年由于分行事业部改革,该支行虽然在行内各项考核中名列前茅,但因为体量较小,被合并到了另一支行,以二级支行形式开展零售业务。我也因此调动到了新支行的公司客户部。我此前所做的资管业务,也正是新支行所需要的,我便继续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资管业务的推动上,陆续帮该支行落地了10亿的理财投资业务和35亿同业理财销售业务,同时落地了该支行“首单”结构化债券配资业务,规模3.6亿。

PART 3 崭露头角:专注专业,良驹总会遇到伯乐

因为我在支行专注做资管业务,对创新业务接受较快,引起了北京分行领导的注意。2017年初,分行资管部领导安排我借调总行资产管理部,帮助北京分行整体推动量化对冲业务和收益分配型指数增强业务,同时倾斜了一些资源给我所在支行作为“补偿”。就这样,在随后8个月的总行借调中,我接触到了业内最前沿的金融产品,亲自参与了它的管理人遴选、交易结构设计、合同条款安排、资金投放和投后管理全过程。

当时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银行理财触及过这个业务,总行对这个复杂的业务也没有太多的头绪,更别提我这个一直在支行的“小白”了。于是到总行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买书、百度、知乎等任何可能的渠道了解量化对冲基金的各种策略,同时根据合同初稿相关条款,透彻地理解业务逻辑和操作流程。

在一般人眼中,借调就是帮总行打杂,触碰不到核心业务。可能正是因为做到了对业务的透彻理解和专注,我在借调的过程中,总行老师不仅基本没有给我安排杂事,反而把业务中的核心工作交由我去推动。

最终,在北京分行成功使用招行理财资金通过信托结构化分级、场外期权杠杆、券商收益凭证3种创新的结构,共计投放72亿元股票指数增强业务。该业务首开国内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股票指数增强基金”先河,不仅帮招行敲开了国内顶级量化私募的大门,也在国内金融圈引领了一波“股票指数增强产品”的投资浪潮。该业务帮助北京分行斩获2017年度全总行唯一的投资类金融创新奖。

PART 4 求知若渴:全力把自身的“护城河”做宽做深

2017年11月我回到北京,正式加入了北京分行资产管理部(现投资银行部),跳出舒适圈,开始更广泛地接触各类资产管理业务,比如:光《产品说明书》就有几百页、看似复杂实则标准的ABS业务;帮助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类永续债和债转股业务;帮助企业实现资产出表的延时基金业务等。我在为客户定制融资方案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我们不仅仅是设计金融产品的产品经理,更是要能精准把握客户需求的客户经理,既是要理解客户报表的审计师,又是能对合同条款风险进行把控的法务人,甚至还要作为税务师去规划交易结构所面临的税务问题,并且在评估报告缺失的情况下作为评估师评估资产的价值。投行经理的投资工作对于一个人的专业深度和广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也促使我不断在工作中学习。

招行投行部工作的饱和度很高,在工作中学习可以很快地拓展知识面的宽度,但受限于银行的债性经营逻辑,很少有机会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出于对金融的喜爱,同时也为了增加自身的知识深度,我决定参加CFA考试,借此系统性地学习金融知识。由于我英语基础偏弱,整个学习的过程十分痛苦——在朝九晚九的工作节奏下,我只能在上下班的路上和午休的时候听课,周末集中学习。在三级考前3个月,甚至每天都要复习到凌晨。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于今年2月顺利拿到了CFA证书,并加入了CFA协会。证书只是一个结果,最令我受益的是CFA的课程体系让我跳出银行的债性思维逻辑,为我搭建了一套系统的金融体系框架,在启发了很多战略性的配置思路的同时提供了战术性的策略工具。

在不断拓宽自身知识的宽度与广度的同时,我发现我在职场的“护城河“也在逐渐加宽加深——由于我对创新业务的热爱,对金融产品的理解,部门内最复杂的业务和创新任务基本都落在我的肩上。我也力排万难、不负众望,成功落地了多笔总行体系内甚至银行资管业内的“首单”业务。正如乔布斯说的,无论何时都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PART 5 守正用奇:诚信凝聚力量,创新创造价值

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提到了他的投资哲学“守正用奇”,对此我感同身受。在我看来,保持诚信、对投资人负责就是“守正”,运用灵活的工具配置全新的资产就是“用奇”。

2020年恰逢新冠疫情爆发,年初央行释放流动性,市场利率一度下行,导致了过度预期,5-6月份利率开始进入上行周期。当时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中国经济依旧承压,利率上行空间有限,我认为这是配置债券指数的最佳时机。于是在深入研究了指数样本空间、估值机制、剔除机制等指数编制条款后,我联合头部券商和头部基金子公司一同研发了1-3年AA+信用债指数增强收益互换业务。

在历经行内7个月的艰难审批流程过后,业务在落地上仍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原因在于,虽然该指数成立以来年化复合收益率高达5.3%,历史最大回撤仅有1.5%,但理财产品净值化导致投资经理对波动极度厌恶,没有人敢进行率先试水,我们面临着无米之炊的窘境。为了打破僵局,我率先找到了“权益组”公募理财投资经理,因为他们对波动的容忍度更高,一旦业务落地,将极具示范意义,且实盘收益将会证明一切。最终,在我不断的沟通协调下,2021年春节前后,权益组投资经理率先出资投放了首批3笔业务,规模共计1.8亿。

在前3笔业务落地后,指数表现优异,最高跑出了8%年化收益。借此机会我开始向“混合组”投资经理开展路演,收效良好,“混合组”投资经理在5月投放了他们的首批16亿规模,并希望我为他们保留28亿追加额度。我趁热打铁找到了“固收组”投资经理,开展了3次重要路演,又锁定了20亿投放资金。

从2021年初的无人问津,到9月中旬的趋之若鹜,AA+债券指数增强业务一共放款近50亿规模,目前异地分行和系统外的其他银行也纷纷在尝试复制这个创新产品模式,北京分行投资银行部再次走在了业内的最前沿。5月,我代表北京分行参加了2021年总行级投金标兵优秀案例展示,在其他分行的红海业务中脱颖而出,该业务也是北京分行在今年总行级金融创新奖上的热门候选。

回首看,我们站在对理财投资人负责的角度,通过深入研究,坚信这笔业务具有投资价值,诚实地面对自己和投资人,做到了“守正”;运用金融衍生品挂钩债券指数,打破“摊余成本法”信仰,做到“用奇”。正是“守正用奇”,最终促成了这笔创新业务的落地。

PART 6 继往开来:我们都在路上

目前,我的职业生涯即将发生崭新的变化,要到新的平台继续探索金融创新产品,因此我才得以有时间写下这篇文章,分享我的成长历程。我相信金融创新产品就像核能一样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工具,之所以会有金融危机,只是人们没有合理地运用工具。我希望可以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更好地帮融资人解决困难,同时为投资人持续创造收益。

我也借此机会总结了我的一些观点和教训,与各位学弟学妹们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如果没有确定目的地,就向着自己喜欢的方向走吧,最起码在探索的路上能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2人的精力有限,要将精力分配到有意义的事情上,合理取舍。

 3设置好止损线,如果工作3年自己没有任何提升(非狭义的薪酬或能力的提升,内心满足甚至也是一种提升),请尽快止损。

 4求知若渴,不断加深和拓宽自己的职业“护城河“,做到不可取代,尊严就有了。

 5保持敬畏,对风险保持警觉,尽量在设计产品时就控制好风险。很多问题是没法在投后解决的。

 6寻求共赢,通过产品结构设计,帮融资人解决问题,帮投资人控制风险,收益空间就打开了。

 7靠谱=专业+诚信,自身靠谱才能找到可以长期合作的靠谱伙伴,这些伙伴甚至有可能变成无话不谈的朋友。

 8不公平的事很多,因为每个人对公平的理解都不一样,感到不公平就回检下自己的不足,大多数时候还是能发现自己的改进方向的。如果真不是自己的问题,就及时止损吧。

 9不要认为自己很靠谱就用不到“关系”,靠谱才能维系关系,关系又可以让人更靠谱。

 10不要认为自己很靠谱就可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适时打波广告也很重要。

(9、10两点是我做得多有欠缺的地方,提示大家一定要跳出这两个误区!)

最后以一句话做结:未来可期但不可知,或许我们一生终将平凡,但却可以选择做不平凡的事。

【校友简介】

郑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级注册资产评估师专业校友,现任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投资银行部高级投行经理。

郑悦:银行投行人的创新之路(配图版链接)